3月3日,教育部公布了2019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在新增備案本科專業中,“人工智能”、“外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成為出現頻次最高的專業,共有180所高校新增了人工智能專業。人工智能這門“爆款專業”還引發了138所智能制造工程、機器人工程、大數據管理與應用等專業的崛起。
人工智能的火爆程度,不言而喻。
1、人工智能何以如此“吸睛”
人工智能近幾年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在各大企業的參與和應用下,燃燒得是越來越“旺”,它肥沃的發展土壤,也造就了如今的大熱。我們可以從國家、企業和人才方面一窺全貌。
3月9日,科技部網站公示了最新批示的國家試驗區——支持濟南、成都、西安、重慶四地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至此,獲科技部支持建設的試驗區已增至11個。
工信部教育考試中心副主任周明曾在2016年向媒體透露,中國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超過500萬人,人工智能人才高度稀缺。
GMIC北京2018大會發布的《AI人才競爭力報告》顯示,AI平均年薪約33萬,穩超互聯網行業水平,人工智能“錢途”向好。
AI人才不僅薪水高,而且就業好,麥可思《2019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2019年本科就業綠牌專業(失業量較小,就業率、薪資和就業滿意度綜合較高)基本與AI相關。
2、潛伏在熱鬧下的隱憂
人工智能的火爆,并不出人意料,因為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必然會刺激高校進行相關人才的培養和輸送。但是,教育在專業方向的把握上,總會出現滯后性的后知后覺。如果將時間往前推幾年,人工智能在高等教育領域還是空白。
所以面對今年高校扎堆聚眾地開設新專業,我們不得不產生一絲擔憂:一窩蜂開設的專業,是否會開場“熱門”,結果“冷場”收尾?畢竟往年就有許多這樣的例子,而且在此次本科專業審批中,就撤銷了367個專業,其中不少專業還都曾熱門過。
那么,如何看待“專業過剩”這個隱患呢?
升學規劃專家梁挺福表示:“師資力量和硬件設施不匹配,人工智能專業的教學和培養是會存在問題的。再加上短時間內高校紛紛上馬專業,注定教師和實驗室存在跟不上的情況。”所以像人工智能這樣對各條件都有苛刻要求的專業,也是很有可能出現“人才培養和社會需求脫節,畢業生照樣遇到就業難”的尷尬問題。
3、八維在人工智能專業行得早、走得穩
看著眾多高校追逐熱點設立專業而揚起的飛沙煙塵,八維表示呵呵一笑。早在16年,八維就洞見了未來的發展,設立了大數據專業及人工智能方向,就在今年年初,人工智能專業掛牌成立。可以說,八維早就領先了眾多普通高校一大步,提前開啟了大數據、AI人才的培養。
所以在人才培養的方向、模式及課程體系上,八維早早地進行了探索,并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教育方法,積累了大量經驗。這與新近成立的高校比,太有話語權了。
在師資配備上,人工智能專業的教師團隊全部都由博士和碩士組成,人人都是教授、博導級別,他們來自高校或名企,都有著多年的企業研發經驗,可以應對任何專業調整。項目經理與核心講師均有8年以上人工智能職業經驗、專業技術精湛、緊貼當前人工智能技術潮流落地產品,無縫對接社會熱門趨勢。
在人才培養的質量上,人工智能專業強化基礎理論教學,讓每一個同學都有扎實的基礎;由專業團隊研發的模塊化課程,內容包含最新、最前沿的技術;堅持育訓結合,開設實訓課程,通過企業的真實項目演練,使學生的技能更加快速高效地和企業需求進行接軌,真正做到“學以致用”,最終打造掌握人工智能與計算機、數學、管理的復合型人才。
不僅如此,八維與百度智能云云智專業簽約,達成戰略人才培養協定,與百度共同培養“ABC”型人才。在人工智能工程師等級考試方面,一同設定標準和課程,可以享用百度等名企的教育項目資源。這種校企合作,也讓培養出的人才有著高度的匹配性,保證緊緊咬合企業需求。
一句話,當他人剛踏入人工智能教育的賽道時,八維早已行在路上,且步履穩健!
(文章來源:八維教育)
上一篇:八維線上教學三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