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得飛快,又來到“金九銀十”的招聘旺季。然而在前半年,國外許多公司卻悄然裁員,不少在職人員不由得開始擔心這股裁員潮是否會卷到自己身上。就業市場上一度出現“冰火兩重天”的現象,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2025年,AI大火之后,本應掀起一股招聘熱潮,國外卻暗暗掀起一股裁員潮,擁有AI技能的人才能“幸免于難”,而非技術人員則是“在劫難逃”。僅僅半年不到的時間,全球科技行業已超過62000名員工被裁撤,今年全球科技行業在AI浪潮的席卷之下,掀起一場漫長而持續的裁員潮。從歐美到中東、印度等主要區域,從硅谷的巨頭到新興的獨角獸,從傳統軟件公司到新興AI企業,多達284家公司,數萬名從業者不得不面臨職業生涯的轉折。在軟件與互聯網巨頭企業中,多個知名企業均有不同程度的裁員,但多針對非AI崗位或低效率崗位進行撤裁。微軟:身為AI領域的領軍者,一邊推進其AI戰略,另一邊也在優化人員結構,前后共計裁員一萬余名。主要調整中層管理和非編碼崗位,提升研發效率。大量被裁崗位集中在非AI核心業務,如HoloLens、Mixed Reality等,以此保證AI業務能夠順利進行。谷歌:谷歌同樣在AI領域投入巨大,同時也不忘優化人員配置。前有銷售和合作伙伴職位的員工被裁,后有負責開發Android操作系統、Chrome瀏覽器和Pixel手機的數百名員工,共計裁員數百名。未來,谷歌持續將資源集中于Gemini等AI大模型項目,這便是此次谷歌大面積裁員的目的。Meta:繼2024年進行大幅裁員后,今年仍在繼續削減崗位。為提升運營效率,在AI部門做適當調整以及針對“低績效者”的持續優化,裁員數千人。未來,Meta同樣將資金轉投AI和生成式內容。Salesforce、Workday、CrowdStrike、Oracle、SAP、Adobe等大廠均有幾十人到幾千人不等的裁員,各家公司逐漸將業務調整并聚焦于云計算或AI業務轉型。其他行業在這次裁員潮中也未能幸免,例如硬件行業進行重大重組,因此集中削減代工服務部門數千個崗位,轉而投向AI芯片、AI驅動技術的懷抱。與此同時,游戲行業也開始將目光轉向AI。可見,這場裁員潮的深度與廣度已經足以讓人震驚,同時,也為人們清晰勾勒出來未來從事AI相關崗位,必然能夠在職場站穩腳跟。與之相對的,AI人才招聘正是風生水起的好時機。
AI之火加速滲透產業,帶來全新職位的同時,也讓企業爭奪AI人才戰愈演愈烈,延伸至即將到來的2026屆高校畢業生招聘市場。據前程無憂人力資源調研中心的數據顯示,近60%的高科技企業已將AI人才納入核心招聘目標,斷層領先制造業和專業服務業。日前,人社部在“百日千萬招聘專項行動”中舉辦了人工智能、機械電氣、物流、建筑4個行業線上招聘專場。其中,人工智能行業共有400余家企業,提供人工智能研發工程師、產品工程師、算法工程師等崗位,需求超過1萬人次,提供的崗位數量是機械電氣行業的10倍。人工智能崗位數量激增程度足以見得這場人才爭奪戰之激烈。根據智聯當下數據顯示,AI相關人才校招職位量增長較快,其中算法工程師、機器視覺工程師、機器學習工程師等崗位的需求增長排前列。技術代際更替、AI商業落地加速以及AI人才稀缺這三重因素疊加,造成相關招聘異常火爆。各大企業紛紛拋出“橄欖枝”,AI算法工程師、機器學習專家等崗位的年薪普遍突破50萬大關,部分資深架構師甚至能拿到百萬級年薪加股票期權。更有企業HR透露,頂尖AI人才的薪酬漲幅每年超過30%,遠超傳統IT崗位,部分緊缺領域如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的專家,其薪資水平已與互聯網公司高管持平。
大量求職者仍在就業市場等待一個機會,我們不難看到擁有AI技能和經驗的人才更受歡迎,而缺乏相關技能的傳統崗位則面臨更大的挑戰。這也促使AI相關技能培訓的需求激增,促進人才再學習、穩就業。
八維職業學校精準對接需求,培育未來型青年人才。聚焦前沿行業,開設有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十五大專業方向,不斷完善“產業需求-學科設置-輸送人才”的鏈條,打造技能型人才隊伍。同時,深化“產教融合”與“校企合作”,推進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向優發展,與名企大廠共商人才培養方案、共建校外研學基地。著力培養八維職業學校學子的創新意識,鼓勵學子多動腦、多實踐,既要通過書本學習知識,又要通過實踐鞏固知識。
AI領域競爭已進入白熱化階段,這樣意味著人才同樣有著更多的機會進入名企大廠或是獨角獸企業,為他們注入新的活力。因此,對于人才而言,不斷學習新技能,尤其是AI相關技能,將成為立足未來的關鍵。這場AI帶來的變革,正加速重塑未來科技產業的格局。這既是青年人的挑戰也是追趕AI浪潮的機遇,如何把握住,就看你們的選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