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家層面密集出臺政策,將未來產業提升至戰略高度。2023年發布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明確提出“要前瞻布局未來產業”,重點培育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電路、生命健康等前沿領域。工信部更是在《未來產業發展行動計劃》中劃定了十大重點方向,包括通用人工智能、商業航天、人形機器人等賽道,計劃到2035年形成全球領先的產業生態體系。據賽迪研究院預測,到2025年我國未來產業規模將突破10萬億元,復合增長率保持在20%以上,到2030年將全面爆發。隨著通用人工智能技術不斷突破,將會帶動智能網聯汽車、人形機器人、元宇宙等重點產業快速發展,到2030年中國市場規模將達5萬億元;未來網絡技術將達6000億元;低碳能源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6萬億元。未來空間是人類探索新興領域的前沿,重點發展方向包括載人低空飛行、深空深地深海探索、極地開發等。2030年中國該產業市場規模有望突破8000億元。無論是政策導向還是資本市場都釋放出一個強烈的信號:未來產業不是可選項,而是必答題。而在產業的崛起、城市的競爭背后,則意味著巨大的職業藍海。
隨著數字技術的普及,有專家表示:未來在就業層面將會出現這些變化:技術層層滲透,就業結構將改變。普華永道咨詢公司發布的《2024年人工智能就業晴雨表》報告顯示,金融、信息技術和專業服務等領域成為人工智能應用的“高滲透區”。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將從深層次重構這些行業的運行機制,對傳統就業形態帶來結構性沖擊。崗位和職業重構,促使崗位迭代升級。有科技作家曾說:“目前大部分工作被機器人取代只是時間問題。”世界經濟論壇也在報告中提到,2030年將有22%的就業機會面臨變革,勞動力亟須升級技能。
當今時代,無論是教育、職業又或者是技術都在快速變化。對于每個人而言是挑戰也是機遇,更是成長的“加速器”。只有懂得抓住政策紅利與產業風口,持續提升技能適配行業發展,用前瞻眼光規劃未來的人,才能成為“黃金賽道”的領跑者!
江蘇宿遷八維學校在職業教育領域深耕29年,始終致力于數字技術人才的培養,憑借深厚的行業積淀和敏銳的市場洞察,打造了一套與時俱進的課程體系,緊密對接產業需求,開設了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十五大專業方向。龐大的實訓項目庫覆蓋智能駕駛、工業機器人、無人機、AIGC等多個熱門領域,而且課程內容每年一更新,確保學子所學的技術與前沿同步,同時八維還與百度、聯想、華為等眾多大廠與名企建立了深度的合作,積極為學子們開拓就業渠道。多年來,在“真項目、真環境、真需求”的培養模式下,很多文科生、研究生和科班出身的開發者都通過在八維的系統化學習實現了職場的逆襲或晉升,讓眾多學子在AI時代找到了自己的舞臺。
師資團隊創新。江蘇宿遷八維學校以特色教學模式為紐帶,組建成了一支“雙師型”師資隊伍。他們既是豐富教學經驗的高水平教授、導師,又是具備成熟行業實戰經驗的技術大咖。他們深刻理解、應用江蘇宿遷八維學校創新教育模式,將理論知識與真實項目相結合,讓學生成為復合型人才。
模式創新。江蘇宿遷八維學校每年根據外界環境變化,不斷優化、調整課程體系,升級、完善實訓項目庫。從優化專業課程,讓理論學習緊密貼合時代需求與職業導向,到重視技能落地,為學生創造豐富的實訓項目,有針對性的幫助學生開展職業規劃指導,助力學生明晰職業方向。
2025年,江蘇宿遷八維學校20.1課程體系重磅發布!集中發力實訓“百大高薪·新熱項目”,建立卓越工程師強訓體系,打造IT就業戰場五邊形戰士,一站式提升“就業率、就業薪資、崗位穩定性”三大指標,并升級十五大專業方向,讓學子有更多選擇。
教學創新。江蘇宿遷八維學校精心設計了從0到1再到精通的課程體系,采用“成就驅動教學法”等創新教學方法,讓學子在理論中成長,在實訓中精進,最終形成核心競爭力,實現優質就業。